陪孩子玩石头游戏怎么玩

STONE “石”分有趣大一班课程起源 东怡带了一盆芦荟来学校,小朋友们发现盆栽里有非常小的亮晶晶的石头。他们欣喜地喊着:“我看到宝石了。” 小朋友们兴奋地向老师和同伴们展示,就这样成功地引起了更多幼儿的浓厚兴趣,更多的孩子也加入到了探讨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兴高采烈的讨论着,顺着孩子们的兴趣思路,从而生成了石头的班本课程,让我们跟着孩子一起走进石头的世界,探索石头的秘密吧。 课程目标 语言:通过观察和讨论石头的不同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纹理等),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关于石头的知识,讨论石头的特征和用途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知道如何与他人交流想法和意见。 健康:捡起、摆放石头等活动可以提高手部协调性和精细动作技巧。孩子们在圈里面捡起宝石,这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孩子赤脚站在鹅卵石上,感受不同的质感,有助于孩子们的触觉系统的发展。 社会:小组合作完成石头分类任务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创作作品可以增进同伴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能力。通过集体游戏,孩子们学会轮流、合作和分享,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科学:孩子们根据石头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进行分类和排序,这有助于他们分类能力的发展,测量石头长度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到长度基本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艺术:鼓励孩子们用石头创作自己的艺术品,如石头摆一摆、石头涂鸦等,这有助于他们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和手工技能。思维导图 相遇石头讨论:哪里有石头 我们小区就有石头。 我家的院子里种菜的地方有石头。 幼儿园的沙池里有很多的石头,上次去沙池的时候挖到石头。 回家的路上有石头。 大树下有大石头。 小木屋旁边有石头小路,上次涂鸦我看见的。 菜地里也有很多小石头。 寻找石头 滑滑梯下面里有好多石头呢。 花盆里也有小石头。 操场上里也有石头。 沙池里好多石头,有“宝石”。寻找石头 除了在我们幼儿园能找到石头,还有哪里能找到石头呢?带着这个疑问,家长利用周末时间,与孩子一起寻找大自然中的石头。草丛里花坛里大石头石头小路我给石头洗个澡 我们将捡到的石头带回教室,很多石头外面都包裹着一层泥土,小手一摸就沾到一些泥、沙,小手也变得脏脏的,这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有些石头上面藏有很多土啊。 老师,我这块石头上也有。 我们可以给它洗洗,用刷子刷一刷。 我们去洗手池里给它洗一洗吧。 洗完澡要给它们擦干净。 这么多也擦不完呀。 拿到外面晒一晒吧! 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通风的地方。 石头大调查 为了解决孩子们心中对石头的疑惑,我们请家长来助力,亲子互动一起完成亲子石头调查表,借助绘本和网络查询,了解和认识石头。通过调查发现,石头的种类有很多,石头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大小,它们的用途也都是不一样的。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石头的用处吗? 石头用来做什么啊? 石头可以用来玩的。 绘本:神奇的石头 这是一本关于小石头的书,讲的是一块神奇的小石头:它不停地转身,变幻着角度、变化着不同的颜色,同时变成各种各样不同的物品!简单的文字配合简洁镂空的创意画面,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充分调动了幼儿阅读与表达的欲望。神奇的石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在“讨论哪里有石头”环节中,孩子们有机会描述他们所见的石头,比如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愿意与他人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在“绘本《好神奇的小石头》”中,和幼儿一起阅读故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鼓励他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发展幼儿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对交往情境的判断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等,并通过语言获取信息,逐步使学习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探秘石头集教:石头的秘密 石头的形成: 世界上有好多的石头呀! 这么多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石头,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孩子们对于“石头是从哪里来的、石头的形成”有着满满的好奇,于是我们与孩子们一起了解了石头的形成。通过上网搜集信息、阅读相关绘本,孩子们了解到,原来石头有着多方面的形成因素,如火山爆发、地壳运动,还会受水流、外力、以及细菌侵蚀、风化等影响,造就了不同种类、不同形态的石头。 石头的种类: 不同的石头它们的名字也不同,有大理岩、砾石、鹅卵石、铁矿石……而且不同种类的石头它们的颜色也不一样,可真有趣呀! 鹅卵石砾石铁矿石花草石 燧石大理石 石头的用途: 石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山上、土壤里、江河等到处都是石头的身影,不同环境里的石头用途也不一样,它们在各自的环境中发挥着独有功用。比如:鹅卵石铺成小路,行走在上面可以按摩脚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益身体健康;石头可以做房子;石头通过精雕可以成为艺术品;石头上可以刻字等。 石头建筑 鹅卵石路 石头刻字 石磨 石狮 石臼 认识石头 呀!石头会发出声音 原来“石头敲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声音” 听一听 快看,我这块石头上有点点的花纹。 我这块石头是爱心的花纹。 我的没有花纹,黑漆漆的。看一看 石头摸上去冰冰凉凉的、硬硬的。 这块石头很粗糙。 摸一摸 我闻到了小草的味道。 我没有闻到味道。 闻一闻 科学:测量石头 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幼儿找来了小皮尺进行测量,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说到了其他测量的工具、方法,还提出了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比如:一个接一个,首尾相接,这些都显示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思考。 石头分类 孩子们将找到的石头收集起来,哇!简直就是一个石头王国。面对琳琅满目的石头们,如何存放石头这个新的问题油然而生。 孩子们分组围在一起讨论自己的想法。 我们可以用篮子把它们装起来。 那这样不是很乱吗? 我们可以把它们分开,大的放在一起,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 没错,我们可以石头分类。设计标签 按颜色分类按大小分类按形状分类实验: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不仅是一则寓言故事,背后还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小实验领悟大智慧。我们一起来玩乌鸦喝水的小实验吧! 乌鸦怎么样能喝到水呢? 用吸管把水吸出来。 可以把水倒出来。 往里面放石头。 让我们一起跟着乌鸦喝水的故事来试试吧! 实验:沉底的石 在实验中孩子们知道了在物体沉在水底叫沉,物体飘在水面叫浮,孩子们在实验中发现,石头总会悄悄地沉在水底,那是因为石头的密度比水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在“石头的秘密”环节中,通过教学活动,幼儿初步了解石头是如何形成的,能够学到有关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比如岩石的类型(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及其形成过程,了解石头的各种用途有助于孩子们理解自然界中的物质如何让我们使用。通过听、看、摸、闻石头,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石头的特性,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在“测量石头”中,我们准备了一些不同大小、形状和重量的石头供孩子们测量,让孩子们将测量石头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引导孩子们比较和讨论测量石头的结果,找出其中的差异,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到长度、重量的基本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石头分类”中,让孩子们观察不同的石头,注意石头的颜色、形状、纹理等特点,引导孩子们思考可以用哪些标准来分类石头,并把分类好的石头放在不同的盒子里,分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学习观察和识别物体的不同特征,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分类能力,并且在小组合作完成分类石头,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创意石头艺术:石头摆一摆 什么是石头摆一摆呀?来看看孩子们是怎么做的吧!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总是能带给我们很多的惊喜,一块块石头经过孩子们的摆弄后,变成了一朵花、一辆挖掘机、还有各种图形。 建构: 石头垒高 在游戏中,大家自由拼搭时,听到婉婷大声地说:“诗颖,我们来比一比谁的石头搭得更高,好不好?”只见,婉婷把石头叠罗汉般垒高,这时,同组的小朋友都想加入这个游戏。于是,大家纷纷拿起石头试了起来,他们有的垒了4块,有的垒了6块,还有的甚至垒了8块。石头垒高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都发现了一个问题——石头很容易滑倒,这可怎么办呢? 石头很容易倒下来。 我的石头也总是滑下来。 是的,我垒了6块石头就倒了。 可不可以想个办法把石头粘起来? 让我们一起来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吧! 通过讨论,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孩子们发现黏土可以当作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粘合剂,于是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再次进行垒石头比赛,孩子们这次垒的石头是又稳又牢。 手工:石头涂鸦 孩子们最不缺的就是想象力,他们依靠各种感官来了解世界,通过观察感知身边的事物,用自己的巧手来进行表达,在孩子们有创意的想法之下,一颗小小的石头,在孩子们挥动着手中的画笔,给一颗颗石头穿上了美丽的“新衣”。 音乐:石头打击乐 在石头碰碰响的活动中,孩子们选择喜欢的两块石头为歌曲伴奏,在歌曲《理发师》的背景音乐下,大家敲击着石头发出清脆的声响,孩子们为此感到新鲜和高兴,不时地发出咯咯的笑声。石头碰石头,这不愧为大自然的馈赠——真是一种纯天然的乐器。 除了石头碰石头,孩子们还尝试用石头碰了其他东西呢! 石头碰水杯发出了“铛铛”地声音 石头碰桌子发出了“咚咚”地声音 石头碰墙面发出了“哒哒”地声音 石头碰塑料盆发出“砰砰”地声音 绘画:石头想"长脚” 孩子们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通过绘画自己心中想“长脚”的石头,感受了小石头实现愿望的喜悦心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石头摆一摆”中,让孩子们观察石头的特性,包括颜色、纹理、形状等,在纸上画出草图,确定石头的位置和颜色搭配,将石头粘贴到底板上,形成预定的设计图案,自由地使用石头创作艺术作品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石头垒高”中,将收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平滑石头,鼓励孩子们发挥创意,尝试用石头构建不同的形状或结构,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通过“石头涂鸦”环节,让孩子们自由地在石头上进行涂鸦创作,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灵活性,选择颜色和设计图案的过程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到关于形状、颜色等概念。在“石头打击乐”中,孩子们将两块石头为歌曲伴奏,敲击着石头发出清脆的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 趣玩石头健康:踩鹅卵石 都知道我们的鹅卵石有着大作用,按摩人们的脚底穴位,对身体有着非常大的好处,让身体棒棒,小朋友们也来感受一下自己亲手铺的石头之路吧~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游戏:石头剪刀布 没有石头的石头游戏是什么呢?是一种民间游戏——石头剪刀布。 游戏:跳房子 1、2、3、跳一跳,单脚跳、双脚跳,民间小游戏跳房子来咯,当幼儿趣味与民间游戏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跳房子 游戏:抛石子 这是很多80、90后儿时美好的回忆之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几颗小石子道具,就可以解锁简单的快乐。 体育:过河捡宝石 规则:单双脚交替跳跃,并把掉落的宝石送回到宝箱里。 孩子们通过游戏活动提高了跳跃动作的协调性,掌握了单双脚交替跳的动作要领,增强了下肢的力量与耐力,还激发了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在“踩鹅卵石”中,让孩子赤脚站在鹅卵石上,感受不同的质感,鹅卵石的不同质地可以提供丰富的触觉体验,有助于孩子们的触觉系统的发展。在“石头剪刀布”游戏中,通过游戏快速做出手势,发展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并且引导孩子们学会如何处理输赢的情绪,学会接受失败并从中恢复。在“过河捡宝石”游戏中,孩子们需要在圈里面捡起宝石,这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课程总结本次班本课程活动追随着孩子们的兴趣而生发,满足孩子们亲近自然的天性。活动中,幼儿享受着寻石、认石、玩石的快乐。幼儿不断发现着自然事物的独特和神奇,感受着周围事物和自己生活的连接。在对石头的深入探究和创意表现中,幼儿的观察、分类、预测与推断、感受欣赏、表现创造等得到了丰富的经验。 石头,是自然中最常见的自然物,也是我们最易忽略的自然物,可在孩子的眼中,它确是如此珍贵,我们看着孩子眼中的闪烁,感受着孩子对它的喜爱,基于儿童,生成儿童喜爱的课程;支持儿童,助推儿童深入探究;充分利用资源:园内资源、家长资源、更加关注孩子兴趣和学习情况,并进行及时调整。 关注幼儿的一日生活,生活中处处含教育,我们应当抓住教育的契机,积极引导,帮助孩子们守护心中的”珍贵“。我们在课程中邂逅,也从课程中开始,让自然与我们不期而遇,一起期待下一个惊喜吧!END
  • 声明:本文由游戏74攻略网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352082832@qq.com